最近一個報告表明中國的中小企業平均壽命3.7年,作為支持中國經濟的基礎,是千千萬的中小企業在支撐國家經濟命脈。中小五金企業又占據了制造業的大多數。在企業發展自身原因中,又有哪些因素導致了企業短壽呢?許多中小五金企業因為各種原因倒下去,再也爬不起來。倒下去的原因各不相同,下面小編來為你分析一下:
第一,現在大家都太輕視了創業的難度,只要有一些資金,有一點經驗,往往就不再屑于打工,而是鬧著去創業,等到投身進去,發現完全不是自己以前想象中的那樣。對企業的把控能力也不足,三下五下,就關門倒閉。
第二,企業太小,資金不足,管理不好,綜合實力太差,造就企業抗風險能力太差,往往大的經濟環境一有波動,很容易受到至命影響,如金融危機,原材料漲價等都會給企業致命打擊。很容易就倒閉了。
第三,小企業往往在成立之初,心態就不對,一心只想賺錢,該充實的沒有充實,該做好的沒有做好,沒有任何核心競爭力,從上到下也沒有任何創新意識。這樣的企業大量存在,在市場競爭中扮演的多半都是攪局者,炮灰。環境好還能生存,環境不好,首先倒閉的就是這樣一批。
第四,也有一些已經走入正軌的家族企業,按理是可以生存下來的,但也許是因為以前太好賺了,導致心態懈怠,沒有危機意識,特別是那些接班的富二代,更是亂來,好好一家企業就這樣活生生斷送。
第五,很多企業不懂管理工人,不對企業進行長遠的規劃,在現在的環境下還是那么粗放經營。至于什么是企業文化,怎樣去建立企業文化,那是從來不會去想的,也不懂怎么想,這樣的企業自然很難走遠。
以上這五點確實是現在中國企業,特別是中小五金企業的通病。
但一下子要全部改過來真的好難啊,現在社會就是一個浮躁的社會,大家看一看,當今世道好象萬般皆下品,唯有創業高一樣。每個人不是萬不得已都不愿打工,好象打工就是幫別人賺錢,自已就是受壓迫一樣。只要有一點小小的可能自已都要去創一把業。大家心里都夢想著成功,都夢想著體面的生活,都夢想著出人頭地。
就是因為全社會這種不正常的價值觀,才造就了中國大量短命的企業。這種風氣不好,不光害自己,也害社會。
對成功的定義小編是這樣子理解的,那就是在適當的群體中展現出自身的價值就可以了。而不是什么非要出人頭地,那樣太危險了。
實力太小,別要去辦什么企業,現在投機的機會越來越少,企業想要做好,有很很多地方都要做好,企業想要做倒只要一個地方不注意就足以致命。